您好!欢迎访问上海大乘劳务派遣有限公司官网! 联系大乘 | 网站地图

A

最新公告nnouncement

大乘故事

当前位置:首页>   大乘故事 >

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
时间:2015-06-15   点击数:
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
庄子讲“与人为善,与物为春”,就是要释放出一种暖意,一种催生生命、呵护生命的气息,这就叫做春气。满室皆春气时,人就会感觉很舒服。有的人家里一走进去就能感觉到那种看不见、摸不着的生机,据说这种房子就会很好。有的公司也是这样,一进到公司里就能感觉到从经理到员工散发的春气,这样的公司就比较景气。
 
春天和秋天的温度差不多,都不冷不热的,但是性质完全不一样,因为他们的方向不同。从中医的视角来看,春天的时候地气是往上走的,秋天的时候地气是往下走的。所以,在春天没有风的时候,风筝也能放起来,而秋天没有风的时候,风筝就放不起来。冬天的时候,在地下室里感觉是暖和的,而夏天的时候,到矿井下就要穿棉袄。秋气是杀气,在中国古代,背叛了死刑的人,都是秋后问斩。而春天是不杀人的,因为天地有好生之德,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。
 
“与人为善,与物为春”说的就是这种东西,就是说人的内心里要有暖洋洋的气息,而且这种气息可以温暖到消融周围的人。有的公司教育员工要微笑,但是光掌握微笑的动作要领不行,那只是技法的问题,那种职业化的微笑一下子就能看出来,员工有时也觉得自己是在卖笑。因为微笑不是发自内心的,员工自己都觉得别扭。这种并非发自内心的微笑,会让人感觉是皮笑肉不笑,甚至有一股凉意。如果想让员工散发春气,那就必须让他们内心感到温暖。
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幸福是一种软实力。真正的幸福是一个人具有由内而外的幸福感。如果员工有这种幸福感,当他收到指责的时候,不管顾客态度多么不好,在由他来回应的时候,他说的话跟别人说的话,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,顾客的反应也完全不同,他的幸福春风会消解萧瑟的秋气,那么事情就解决了。如果一个人内心是一派肃杀之气,他说话行事就会像冰霜一样冷。某些高管就是因为心肠冷了,杀气就变得很重,甚至会危害本身的健康。
有些职场人士不明白,为什么中午吃饭同事不叫自己。这种人老是觉得别人对不起他,其实他应该想想原因,如果他受欢迎的话,他不掏钱,别人都有可能拉着他去吃饭,而如果他心怀杀气,即使是他请别人吃饭,人家也会跑。不与物为春,而是与物为秋,就会造成这样的局面。中国传统文化中讲“内圣外王”,也有人解释成“内圣外旺”,就是说如果你在内心里有圣人的情怀,你就能够旺别人。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情况,有的人,跟他一起工作的人都发达了;有的人,跟着他的人都完蛋了。我们要具有慧眼,体察这种气场,找到那些能旺别人的人。保持一个温暖、春意盎然的内心非常重要。它既为自己,也为别人。有了一个柔软的内心,就会营造一个如沐春风的环境。
 
在自然界,春风所到之处,一夜之间山川变绿。但是,万事过犹不及,春风也不能太过。“蠢”字里面也有“春”,意思是春天来了,所有的虫子都想动一动,但是动太多了就是蠢了。所以,“愚蠢”这个词中,“愚”和“蠢”的意思是不一样的,“愚”是指一根筋、不带拐弯地往前走,“蠢”则是指没有方向地乱动。
苏联作家康・帕乌斯托夫斯基曾经描绘了一个与春为物、令周围人如沐春风的人。在他的着名作品《金蔷薇》里有一篇小说叫《夜行的驿车》,主角就是童话作家、诗人安徒生,他非常敏感,能从对方说话的强调判断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。在这辆漆黑的驿车里,他与三个姑娘相对而坐。其中一个女孩说:“您看看我呢?”安徒生说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姑娘,在田里干活的时候会有小鸟歇在她的肩膀上。她旁边的那个姑娘说:“真的,就是这样的。”安徒生接着说:“将来你会有很多很多的孩子,他们每天都欢天喜地地,排着队到你面前领牛奶喝,然后你一遍又一遍地亲吻他们的脸。在任何情况下,你都是散发出春天般微笑的姑娘。”直说得另两位姑娘惊呆了,因为那姑娘就是这样的人。
与物为春的人会让身边的人觉得温暖,会让周围的环境非常和谐、友善,甚至连鸟儿都会歇到肩膀上。人缘好的人,不仅人缘好,物缘也好,与人、动物、周围的一切都是相生的,与物为春就应该是这样的。凑巧的是,故事中那个姑娘会有很多个孩子,这也象征着与物为春的人自己所拥有的生命力。
 
有个词叫“老泪纵横”,意思是人老了很容易感动得流泪。为什么年长了就很容易感动?因为人是识大量就大,见识越广,心量就越广,内心就越来越宽厚、越来越敏感。“仁慈”一词通常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心地宽厚的,这里的“仁”有两层含义,第一层含义就是大仁,是说人很大气,对所有的东西都有一种包容力。一滴墨水滴到一碗水里,这碗水马上就会变色;一滴墨水滴到一大盆水里,盆里水的颜色可能会稍有改变;如果滴到池塘、湖里、海里,水的颜色根本就不会改变。大仁就像大海,是一种巨大的包容。
仁的第二层含义是敏感。所谓麻木不仁,就是说一个人不敏感,对周围的东西不敏感。之所以不敏感,是因为他没有怀着一颗包容他人之心,是怀着相克之心而不是相生之心去感受他人。如何能看出一个人的气量和包容?当他被冒犯,当别人想让他不痛快的时候,他非但不会生气,反而有一种更大的力量和更大的胸怀,他看到的不是那个人的可恶,反而看到的是可怜,并且由衷地起了同情和怜悯之心。
秋气之所以肃杀,是因为它的刻薄。关于刻薄,《菜根谭》里说它就是“受人之恩虽深不报”,虽然别人给了他很大的帮助,他却不知感恩、报恩;就是“怨则浅亦报之”;即别人有一点点对他不好,他就赶紧要报复。刻薄的人,是“闻人之物虽隐不疑”,听到别人不好的事情,虽然那件事情很小,很间接,就抱着宁信其有、不信其无的态度确信他一定是这样的;就是“善则显亦疑之”,当听到别人好的时候,即使这个好是显而易见的,也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。《菜根谭》称上述四种行为是“刻之极,薄之尤”。这些刻薄的行为,在如今的互联网世界中常有显现。
 
在佛学中,“与物为春”就是施,即把自己所拥有的奉献给周围的人和环境。不是说非得拥有什么才可以施,一无所有也可以施,佛教中有所谓的“无财七施”。比如,眼施就是用善意的目光去看周围的人和事,眼睛散发出一种善意的光芒;言施就是使用赞美的语言和与人为善的言词;颜施,就是用脸上的表情去布施,微笑就是一种颜施。人的吝啬不仅表现在物质上,也表现在精神上,那些人际关系特别不好的人,基本上听不到他说一句赞美别人、让人轻松的话,这种吝啬看起来像一种保守的态度,但长此以往会让自己的内心变得越来越贫瘠,杀气越来越重。
 
佛教里有一种说法,在“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”五毒之外,还有一毒叫恶见。恶见就是以充满杀气、充满敌意和破坏性的倾向去感受、看待周围的事物。一个人有了恶见,他所看到的就都是坏的东西,即使是好东西,他也会妖魔化、丑恶化的方式去看待。当这种恶见成为一种心智模式和感觉模式时,它就会自我实现,恶见就变成恶现了。正所谓“佛由心生,心中有佛,所见万物皆是佛;心中是牛屎,所见皆化为牛屎。”
从内心微笑,宋人辛弃疾有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状态:“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。”只有内心温暖了,你才能感知到青山妩媚的美景。
上一篇:茶马驿道边的曼景湾
下一篇: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反思
  上海大乘劳务派遣有限公司
服务热线:021-64195088    64195688
地址:上海闵行区沪青平公路空港六路50号
  江苏徐州大乘人力资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
招聘部: 0516-87936991    87936999
派遣部: 0516-85851611    85851711
地址: 江苏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月星综合楼A区-5-1115
Copyright © 上海大乘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  备案号:沪ICP备19043449号-1
版权说明:本网使用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,我们不承认任何责任!